胃下垂,中醫(yī)學稱其為“胃緩”。胃下垂的成因,無外乎飲食不節(jié)、饑飽無度、內(nèi)傷七情、勞倦過度或素體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失和,氣血生化之源不足,氣虛無力升舉,血虛不能濡養(yǎng),而出現(xiàn)下陷、痞塞、腹脹、噯氣等癥狀。治療胃下垂,一般以健脾益氣為主,兼以消食導滯,養(yǎng)陰和胃,疏肝解郁,溫陽助運,活血化淤等法。下面向胃下垂患者介紹三個中藥方:
加味補中益氣湯:
【方藥】 炙黃芪15g,升麻5g,神曲6g,炙甘草3g,柴胡5g,半夏曲6g,黨參10g,白術(shù)10g,油當歸12g,茯苓10g,砂仁5g,桔梗5g,炒荷葉6g,陳皮5g。
【用法】 水煎服,每日1劑。
【功效】 益氣補中,升陽益胃。
理氣化淤和胃方:
【方藥】 制香附9g,木香6g,川楝子9g,白芍9g,延胡索9g,旋覆花9g(包),佛手9g,丹參9g,夜交藤30g。
【用法】 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【功效】 理氣化淤,和胃止痛。
升清降濁方:
【方藥】 太子參10g,川黃連6g,炒萊菔子10g,黃芩6g,生姜5g,酒大黃3g,枳殼10g,砂仁3g,雞內(nèi)金5g,香櫞皮10g,大腹皮10g。
【用法】 水煎服,日1劑,早、晚各1次。
【功效】 健脾益胃,升清降濁。
患者在用藥之前,應當去專業(yè)的中醫(yī)醫(yī)院進行診斷,辨證施治,合理用量,切勿濫服湯藥。
相關(guān)文章
免費提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