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癱的早期診斷治愈率大嗎?首先要知道腦癱的早期診斷意義就在于可以使患兒得到早期治療。過去認為腦癱是不治之癥,但近年來各國學者研究結果表明:如果能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除極嚴重者外,均可以治愈或正常化。那么,腦癱的早期診斷治愈率大嗎?我們請院的專家來做介紹。
專家數據顯示:8個月以上的腦癱患兒207例中治愈199例,治愈率為96.1%。早期治療之所以如此有效,是因為腦組織在嬰兒早期(0-6個月),尤其是在新生兒期,尚未發(fā)育成熟,還處于迅速生長發(fā)育階段,而腦損傷也處于初級階段,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,所以,這一時期腦的可塑性大,代償能力強,恢復能力強。
在這一時期及時治療,可得到最佳治療效果。神經發(fā)育的基礎研究可以幫助理解早期治療的效果,某神經功能的發(fā)育水平與其髓鞘化的水平是一致的,在髓鞘化之前也有傳導興奮的能力,只是傳導速度緩慢,未髓鞘化的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易于擴散,某神經系的活動增強,可促進其髓鞘化的形成。
通過動物試驗觀察,由于缺氧所致出生時腦損傷,于 4-6個月以后,在初期原發(fā)性變性的基礎上,可發(fā)生廣泛的繼發(fā)性變性,即發(fā)生攣縮及變形,而使異常姿勢固定化,這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。由此可見腦癱的早期診斷治愈率非常大。
腦癱的早期診斷如何做?
腦癱早期診斷一般是指對出生后0-6個月或0-9個月間的腦癱的診斷,其中0-3個月間的診斷又稱超早期診斷,超早期診斷多稱為中樞性協(xié)調障礙(ZKS) 。
當不能明確診斷為哪一種類型腦癱或是不是腦癱時,只要有姿勢反應性異常,無論年齡為幾個月都可診斷為中樞性協(xié)調障礙。但在臨床中純腦癱并不多見,只占20% 左右,多數患兒同時患有智力低下、癲癇等腦部疾病,因此腦癱的早期診斷實際上是腦損傷兒的早期診斷,確切一點說是對具有腦癱要素的腦損傷兒的早期診斷。
作為腦損傷后果,以后可能會發(fā)生腦癱,也可能是智力低下或者腦癱加智力低下等,但在腦損傷早期是難以區(qū)分的,從早期治療的角度,有統(tǒng)一診斷為腦損傷的必要。如前所述,前者是以肌張力低、反應遲鈍為主,后者以伸展反射亢進、姿勢反應性異常為主。對有危險因素的高危嬰兒,要及時全面檢查,以便做到早期發(fā)現(xiàn)、早期診斷。
專家對于腦癱的早期診斷治愈率大不大為大家作了詳細介紹,希望專家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溫馨提示:目前治療腦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“干細胞療法了”,“干細胞療法”的治療原理是根據細胞是多能細胞,終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,可以被誘導分化為各種類型的成熟神經細胞。它是神經系統(tǒng)形成和發(fā)育的源泉,主要功能是作為一種后備儲備,參與神經系統(tǒng)損傷的修復或正常神經細胞凋亡的更新。通過將神經干細胞移植入受損的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,使受損神經組織的結構重建、相應生理功能得到恢復,所以腦癱患者在臨床治療效果是明確的、理想的。
相關文章
免費提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