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缺血(myocardial ischemia)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,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,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,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(tài)。心臟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完全靠有氧代謝提供,所以即便在安靜的時候,心肌的血氧攝取率也很高(約為70%),正常情況下,機體可通過自身調(diào)節(jié),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恒定,保證心臟正常工作。當某種原因?qū)е滦募⊙汗┬枋Ш猓蜆?gòu)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。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、最常見的病因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,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(fā)病,一些20~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(xiàn)心肌缺血的表現(xiàn)。
孕婦心肌缺血,如果沒有癥狀的話,不需要用藥,可以在產(chǎn)后再充分評估,有些孕婦在孕期出現(xiàn)心肌缺血是由于懷孕后心臟負擔加重導致的,可以在分娩后恢復。此外,不知道孕婦的心肌缺血是如何診斷的,心電圖診斷并不可靠。如果是有心絞痛,心律失常等發(fā)作,要請心內(nèi)科醫(yī)生根據(jù)患者病情,選擇對母嬰最安全的藥物。
相關文章
免費提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