藕的收獲時間很長,秋分到寒露,即可采收。一般在收藕前15天左右摘收荷葉為宜。采收時,將葉片對折,自葉臍下折斷。采葉時要注意將后把葉和終止葉留下,作為采藕標志。
收獲
藕節(jié)在收獲藕的同時應結合魚的收獲。藕的采收與供應期較長,早熟品種在小暑時即可采收,但以在大暑到立秋這段時間內(nèi)收獲為好。晚熟品種多在白露到霜降期間收獲,對于水位較深的藕田,地溫下降慢,可推遲15一30天采收,以延長生長期,提高產(chǎn)量。立秋前采收的藕叫嫩藕,含糖與水分較多,含淀粉量較少,它生食;立秋以后采收的藕叫老藕,成熟較好,淀粉含量高,宜熟食;葉片全部干枯,充分成熟的藕,淀粉含量最高,適宜制藕粉。
采藕方法:對于田里還有魚的藕的收獲,應先將淺水排出,使魚進到魚溝、魚山中,然后再采藕。采藕時,先將藕身周圍的泥掏空,露出藕身,再將藕的后把節(jié)從藕鞭上6厘米左右處折斷(以免泥水浸入藕的孔道內(nèi)),然后用雙手小心地將整藕取出藕穴。對于排水困難的深水藕田,首先用腳探定藕的位置,同時手持后把葉的葉柄,腳用力將藕身旁的泥踢去,然后在藕的后方踩斷藕鞭,最后持藕把提出藕身。
貯藏
若藕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,表皮容易損傷變成淡紫色,進而變成鐵銹色,嚴重影響銷售價格,所以,貯藏時除應選擇充分老熟、粘附泥土、藕節(jié)完整、無傷無病者外,存貯藏過程中還要注意保持高濕度、低溫度(5一10℃),且應防曝曬、防凍傷、防擠壓,適當透氣。常用的貯藏方法有以下四種。
(l)泥土埋藏
藕收獲后應立即埋藏于室內(nèi)或露地。
室內(nèi)埋藏時,先用磚或木板等封圍成埋藏坑,然后撤一層土,放一層藕,共放5一6層,最后再覆一層10厘米厚的細土、土要潮、細、軟,手捏不成團。用普通水泥池貯藏時,池底先用木板或竹片墊起10厘米,形成隔底,然后,鋪一層10厘米厚的細土,再將藕、土一層層放入,這樣有利于藕的呼吸,又可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害。
在室外露地埋藏時,應選地勢較高,背陽避光處,將土和藕分層堆積成金字塔形,用泥蓋嚴,周圍挖好排水溝,以防積水;雨天要及時遮蓋,防止泥土被沖散。貯藏期間20天左右扒開泥土檢查1次,將腐爛者挑出。
(2)薄膜帳貯藏
藕收獲后,立即放入薄膜賬中封嚴。貯藏期間,因藕的呼吸和水分蒸騰,會使帳內(nèi)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氣溫度增大,故應每隔1天揭開帳子透氣1次。
(3)簡易堆藏
將藕順次碼放于室內(nèi)或蔭棚中,形成長方形平堆,堆高約80厘米,上用水草或潔凈的濕稻草蓋嚴,經(jīng)常灑水,保持濕潤,以防受凍或發(fā)熱及干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