牽?;ǎ袀€比較比較熟悉的名稱就是喇叭花,喇叭花顏色漂亮,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,野喇叭花籽的中藥名為牽牛子。依據(jù)花的顏色不同,叫“黑丑”“白丑”,藥性也是寒涼的。
牽牛子,又名黑丑,為旋花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牽牛的種子,性寒、味苦,歸肺、胃經(jīng),具瀉水消腫、祛痰逐飲、殺蟲攻積的功效,在中藥里屬峻下逐水類藥物。
【來 源】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牽?;蛎珷颗5鹊姆N子。
【采制】秋末果實成熟、果殼末開裂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(zhì)。
【功 效】瀉水消腫,瀉下通便,殺蟲攻積。
【主 治】治水腫,喘滿,痰飲,腳氣,蟲積食滯,大便秘結(jié)。
【性狀】種子似橘瓣狀,長4—8mm,寬3—5mm。表面灰黑色(黑丑)或淡黃白色(白丑)。背面有1條淺縱溝,腹面接線的近端處有1點狀種臍,微凹。質(zhì)硬,浸水中作龜裂狀脹破,內(nèi)有淡黃色子葉兩片,緊密重疊而皺曲。味辛、苦,有麻感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含牽牛子甙(pharbitin)、牽牛子酸C、D(pharbitic acid C,D)、順芷酸(tiglic acid)、尼里酸(nilic acid)等。
李時珍為何最愛牽牛子
牽牛子是一味中藥,為瀉下類藥,性苦寒而峻烈,有瀉下、逐水、去積、殺蟲等功效??v觀祖國醫(yī)藥史,對牽牛子頗有研究并善用者,首推明代大藥學(xué)家李時珍。下面說說李時珍用牽牛子治病的故事。
有一60歲的病人找到李時珍,自訴患“腸結(jié)病”數(shù)十年,大便數(shù)日一行,且行之艱難,甚于婦人生產(chǎn)。服養(yǎng)血潤燥藥,則胸脘痞悶不適;服硝、黃之類通利藥,也毫無感覺,如此30余年,深為痛苦。
李時珍為其診治時,見病人體胖,每日吐痰碗許,李時珍認為該病人屬三焦之氣壅滯,以致津液不化而成痰飲,不能滋潤腸腑而致,并非血燥,用濡潤之藥則留滯;用硝黃之類,走血分,無益痰阻,故均無效果。于是李時珍以牽牛子末,用皂莢膏為丸與服,一服即大便通利,且不妨食,繼而神爽。李時珍對此解釋說:“牽牛子能走氣分,通三焦,氣順則痰逐飲消,上下通快矣?!?/p>
由此可見,李時珍不僅諳熟藥性,且深知醫(yī)理。通過臨床實踐,他創(chuàng)立的牽牛子能“走氣分,通三焦”、“達命門,走精隧”之說,以及治療“大腸風(fēng)秘氣秘,卓有殊功”的論述,豐富了牽牛子的藥性理論。
可見,牽牛子是一味很好的瀉下類藥。
民間故事
從前,在黑丑山下住著一家姓王的人家,家中只有兩口人,男的叫王安,兩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,一家人和和美美。
突然,有一天王安下田耕作歸來,覺得自己兩腿發(fā)沉,第二天竟然臥床不起,妻子望著丈夫滿身水腫,腹部腫脹,心中痛苦無比。雖四處求醫(yī),也沒有治好丈夫的病。一日,有一個牽牛娃從王家門前經(jīng)過,見一向辛勤勞作的王大伯躺在床上呻吟,忙問:“伯母,大伯怎么躺下了?”王氏回答說:“你大伯患了水腫,腹脹病,不能下地了?!睜颗M拚f:“這好辦,我去采些藥來試試!”說著,牽牛娃一溜煙兒跑到山上,采了好多瓜瓣形的黑色顆粒的花籽來,遞給王安:“大伯,你用這花籽熬藥喝看看效果咋樣?”
王安的妻子半信半疑地接過這一大包花籽。每天熬兩碗湯藥喝兩次。喝了不到一個月,滿身水腫消退,腹脹消失,兩腿也活動自如能下地走路了。又過了幾天,竟能下田地耕作了,王安和妻子都很驚奇,又采集了幾大包這種花籽,服用了一段時間后,各種癥狀全部消失,病人痊愈了。后來,王安找到牽牛娃問:“你給我采的那種花籽叫什么名字?“牽牛娃搖搖頭說:“我也不知道?!蓖醢矤恐淼交▍簿瞎硎局x意,牽牛娃在旁邊見了,便說:“這種花就起名叫牽牛花吧,我采的花籽就叫牽牛子得了”于是牽牛子的名字就這樣傳下來了。
歌曰:牽牛苦寒,利水消腫,盅脹痃癖,散滯除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