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收藏
手機看
分享
-
-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怎么會得乙肝
- 怎么會得乙肝
-
參與醫(yī)生
山東省立醫(yī)院 主余華 主任醫(yī)師

乙肝一般為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,感染途徑主要包括母嬰垂直傳播、血液及體液傳播。母嬰傳播并非遺傳形式,指的是母親患有乙肝,未做好阻斷措施而感染嬰兒。其包括宮內感染,即在懷孕期間及圍生產期感染,此外還包括分娩后傳播途徑。宮內感染主要經胎盤獲得,約占乙肝陽性孕婦5%,可能與妊娠期胎盤輕微剝離有關,因此比例并不是很多。目前乙肝病毒經過精子或卵子攜帶病毒傳播可能性尚未證實,而圍生期傳播及分娩傳播為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,多因嬰兒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到母親血液、羊水或陰道分泌物而傳染。分娩后傳播主要是由于母嬰間密切接觸引起。我國母嬰垂直傳播占主要部分,且此時期感染后多數(shù)患者為慢性乙肝。
其他人多由血液及體液傳播,血液中如果病毒含量很高,進入人體即可造成感染,如輸血、輸注血制品、注射、手術、針刺、共用剃須刀、牙刷、血液透析、器官移植等。隨目前一次性注射器用品普及,醫(yī)源性傳播率明顯下降。但部分拔牙、補牙患者或紋身的人群有時可傳染乙肝,因上述操作并非為一次性用品。此外密切生活接觸及性接觸也可作為乙肝病毒感染途徑,其它途徑如經過破損消化道、呼吸道黏膜及昆蟲叮咬理論上均有可能感染,但可能性極小。
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