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收藏
手機看
分享
-
-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狂犬病毒傳播途徑
- 狂犬病毒傳播途徑
-
參與醫(yī)生

狂犬病常見感染途徑如下所示:1、直接接觸傳播:即被狂犬病動物或可疑狂犬病動物抓傷、咬傷,屬于常見傳播途徑;2、舔舐破損皮膚感染:因為狂犬病動物唾液中攜帶病毒,如新鮮傷口或已經(jīng)開始愈合但未完全愈合的傷口被舔舐后,均存在感染風險。此外,嘴唇、眼睛、會陰部黏膜,被狂犬病動物舔舐也有感染風險。肉眼無法明確黏膜傷口,所以不能以黏膜是否有傷口以及完整度判斷,只要黏膜部位被舔舐,多數(shù)屬于狂犬病暴露;3、宰殺狂犬病動物傳染:動物唾液、腦組織、內臟器官、肌肉內均存在少量病毒,宰殺過程中如身體部位有破損,則存在感染風險,但較為罕見;4、器官移植傳染:移植狂犬病患者器官導致感染;5、研究中途傳染:研究狂犬病實驗室內,因防護不到位形成氣溶膠吸入感染,較為罕見。一般食用狂犬病動物肉,尤其煮熟肉質多無風險。即使牛、羊為狂犬病動物,但通常經(jīng)過消毒、熟質的牛奶、羊奶,可放心飲用。
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