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收藏
手機看
分享
-
-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耐藥菌株感染是什么意思
- 耐藥菌株感染是什么意思
-
參與醫(yī)生
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二醫(yī)院 康鵬 主任醫(yī)師

耐藥菌株是在長期的抗生素選擇后,出現(xiàn)對相應抗生素產生耐受能力的菌株。細菌的耐藥性是指細菌多次與藥物接觸后,對藥物的敏感性減小甚至消失,致使藥物對耐藥菌的療效降低甚至無效。耐藥菌株的出現(xiàn),增加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難度,并迫使人們尋找新的對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。臨床常見耐藥菌及其治療藥物主要有:1、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對目前臨床使用的所有β-內酰胺類藥物耐藥,但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有效;2、產超廣譜β-內酰胺酶的主要有大腸埃希菌、肺炎克雷伯菌、產酸克雷伯菌等,菌株對第三代的頭孢菌素、第四代頭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藥。即使實驗室報告為敏感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頭孢菌素及氨曲南,在臨床上也不推薦使用。目前最有效的是碳青霉烯類,而頭孢西丁及含β-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合劑也可能有效;3、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包括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,利奈唑胺等可能有效;4、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,對微生物實驗室除了頭孢哌酮、舒巴坦外所有檢測藥物耐藥,含舒巴坦的藥物如米諾環(huán)素和利福平可能有效。
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