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米市拜石》戈壁小品組合

《四菜一湯》戈壁小品組合
戈壁石,又稱風棱石、風礪石、風成石、風雕石、大漠奇石,主要產于內蒙古阿拉善地區(qū)騰格里、巴丹吉林、烏蘭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灘及灘間山坳里。戈壁石質地堅硬細密、表面光滑圓潤。外形千奇百怪,飛禽走獸、人物景觀,應有盡有。色澤絢麗多彩,有雪白、鮮紅、翠綠、金黃、黝黑等。戈壁石絕大部分質地屬于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碧玉、瑪瑙、硅化木、蛋白石、水晶、脈石英等,結構致密,是極佳的觀賞石種。
戈壁石因產地在戈壁灘而得名,俗成叫法有:瑪瑙石、碧玉石、黃玉髓、硅化木、沙漠漆等。
瑪瑙石,是火山晚期熱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礦物,主要由二氧化硅組成,質地細膩、堅硬。色彩極為豐富,呈灰、紅、紫、黑、白等色,但常以一色為主,間含其他顏色。石面光潤,有鮮明的通透感。造型多變,人物、動物、景觀等在戈壁瑪瑙中都很常見,一般形體小巧,為5厘米到30厘米。其中數葡萄瑪瑙為珍貴,一般都是片塊狀很少象形狀物的,顏色由洋紅至深紫等。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戈壁中的瑪瑙上有的共生著鮮紅的碧玉,或在乳白色的瑪瑙上生著黑色的碧玉球,或在紅色碧玉上共生著藍色的瑪瑙塊。
碧玉石,整個戈壁地區(qū)均有產出,是由含鐵及其它雜質的二氧化硅物質充填于火山氣孔中,經風化、剝離而成的色彩斑斕的巖石。有紅、綠、黑、棕各種顏色,綠碧玉、紅碧玉較為常見,其他顏色少見。碧玉石質堅硬,莫氏硬度6~7度,石膚光滑,通常線條簡單,多呈版塊狀,外形變化不大,形意具佳的少見。其中七彩碧玉為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,艷麗奪目,極為珍罕。銀根以北浩木格爾一帶產出的綠碧玉中有帶放射狀的白色圖案,形如怒放的菊花。采于蘇宏圖附近山中的紅碧玉,多呈團塊狀,形圓潤,滑膩堅實。
黃玉髓,產于阿拉善的筍泊爾以北的戈壁中,塊度一般20厘米至50厘米。形狀比碧玉多于變化,以長柱扭曲凹凸多變者為佳,能體現瘦、皺、漏、透的賞石理論,形態(tài)古拙,尤其素老端莊的黃色讓人倍感凝重典雅。
硅化木,是喬木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替代質換而形成的化石,經風沙長期磨蝕拋光而極具觀賞價值。含鈣質的多呈黃色,含氧化鐵的呈暗紅色,含氧化錳的呈黑色。瑪瑙質、碧玉質的少見。戈壁硅化木外表光滑,樹皮逼真,枝芽清楚,其分開的樹杈幾可亂真。
沙漠漆,質地為玉髓或石髓。因為表面有一層附著色,或金黃,或棕紅,或赭黑,如同烤上了一層油漆,故名。在戈壁荒漠,礦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上升蒸發(fā)后,常在石體表面殘留一層油漆似的棕紅色氧化鐵、黑色氧化錳等薄膜,這些礦物質也侵入巖石的節(jié)理裂隙間和石內一定深度,在石上形成似湖泊、山水、或像各種生物體形狀的圖案。經戈壁風沙研磨后,石表細膩,極具韻味。沙漠漆不僅有單色,還有多色、復色,其中以金黃為最佳。
戈壁石種類繁多,另外還有積骨石、千層石、蜂巢石等,也各具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