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養(yǎng)蠶的課文,就是這篇課文影響了我們很多人,相信朋友們都有過養(yǎng)蠶的沖動,但是很快就被家長給打消了這個念頭;其實蠶吐的絲能夠做成衣物以外,蠶本身也是一味藥材,很多人也喜歡吃這道美食,中藥材中的僵蠶其實就是蠶,那么這種僵蠶鑒別的辦法是什么呢?針對這一問題,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通過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吧。
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。菌絲體近無色,細長卷曲纏結在體壁中。氣管壁碎片略彎曲或弧狀,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絲。表皮組織表面具網格樣皺縮紋理以及紋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,有圓形毛窩,邊緣黃色,剛毛黃色或黃棕色,表面光滑,壁稍厚。未消化的桑葉組織中大多含草酸鈣簇晶或方晶。一般為統貨,為白僵病蠶體,呈圓柱形,多彎曲皺縮, 頭、足、體、節(jié)明顯,外有白色菌絲和孢子, 如粉霜,質硬而脆,斷面外圍灰白色,中間棕黑色、角質、明亮。氣微腥, 味微咸, 長短肥瘦不分。無死蠶,空體、絲頭、灰屑。
偽品又名草石蠶、地蟲草,其根莖為長條狀,形似蠶體,頂端有的呈螺旋狀,兩頭略尖,長1.5~4厘米,直徑約3~7毫米,表面棕黃色或黃褐色,密被白棕色鱗片,多皺縮,具5~15個環(huán)節(jié),節(jié)間可見點狀芽痕,質脆,易折斷,斷面平坦,白色;聞之氣微,口嘗味微甘,用水浸泡后易膨脹,節(jié)結明顯。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僵蠶的醇水,浸出液有催眠作用;與蟬蛻配伍制成的“五虎追風散”,能降低士的寧、戊四氮、可卡因、煙堿等引起的驚厥,對一些致病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臨床報道,以僵蠶為主制成的丸劑,治糖尿病,能使血糖、尿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;研末外敷治急性乳腺炎亦有明顯效果,而偽品蠶,既不與僵蠶為同科屬,一個為動物,一個為植物,且不具備僵蠶的上述功效,地蠶雖也可入藥,但其解表清肺、利濕解毒的功效與僵蠶相差甚遠,故不可代替僵蠶使用,以免貽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