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桃,我想大家都有吃過的吧,因為它呢不但吃起來是嘎嘣得脆,并且呢它也是很健腦的哦,但是,有人知道嗎,有一種長著青色的皮的核桃,它們長什么樣子呢?核桃樹落葉喬木,羽狀復(fù)葉,小葉橢圓形,核果狀堅果球形,外果皮平滑,中果皮肉質(zhì),內(nèi)果皮堅硬,有皺紋,木材堅韌,可以做器物,果仁可以吃,可以榨油,也可以入藥, 屬于堅果類,也叫胡桃,核桃掛果期間我們稱青皮核桃,青皮核桃怎么去皮?
堆漚脫皮法:是我國傳統(tǒng)的核桃脫皮方法。其技術(shù)要點(diǎn)是,果實采收后及時運(yùn)到室外陰涼處或室內(nèi),切忌在陽光下曝曬,然后按50cm左右的厚度堆成堆(堆積過厚易腐爛)。若在果堆上加一層10cm左右厚的干草或干樹葉,則可提高堆內(nèi)溫度,促進(jìn)果實后熟,加快脫皮速度。一般堆漚3~5天,當(dāng)青果皮離殼或開裂達(dá)50%以上時,即可用棍敲擊脫皮。對未脫皮者可再堆漚數(shù)日,直到全部脫皮為止。堆漚時切勿使青皮變黑,甚至腐爛,以免污液滲入殼內(nèi)污染種仁,降低堅果品質(zhì)和商品價值。
藥劑脫皮法(不推薦此法):由于堆漚脫皮法脫皮時間長,工作效率低,果實污染率高,對堅果商品質(zhì)量影響較大,所在,自20世紀(jì)70年代以來,有些單位開始試用乙烯利催熟脫皮技術(shù),其具體做法是:果實采收后,在濃度為0.3%~0.5%乙烯利溶液中浸蘸約半分鐘,再按50cm左右的厚度堆在陰涼處或室內(nèi),在溫度為30℃、相對濕度80%~95%的條件下,經(jīng)5天左右,離皮率可高達(dá)95%以上。2天左右即可離皮。乙烯利催熟時間長短和用藥濃度大小與果實成熟度有關(guān)。果實成熟度高,用藥濃度低,催熟時期也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