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,應(yīng)該是很多見的,平常,路邊隨處都可以見到,有些知道是什么,有些就不認(rèn)識了,那么,就來介紹一下溪黃草這種草吧,溪黃草為多年生草本;根莖肥大,粗壯,有時呈疙瘩狀,向下密生纖細(xì)的須根,莖直立,高達(dá)1.5(2)米,鈍四棱形,具四淺槽,有細(xì)條紋,帶紫色,基部木質(zhì),近無毛,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;上部多分枝,溪黃草是民間草藥,俗稱土黃連等,具有清熱利濕、退黃祛濕、涼血散瘀的功效,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、急性膽囊炎、痢疾、腸炎、跌打瘀痛等病癥,那么,到底什么是溪黃草呢?
莖葉對生,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3.5-10厘米,寬1.5-4.5厘米,先端近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具粗大內(nèi)彎的鋸齒,草質(zhì)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色,兩面僅脈.上密被微柔毛,余部無毛,散布淡黃色腺點,側(cè)脈每側(cè)4-55與中脈在兩面微隆起,在邊緣之內(nèi)網(wǎng)結(jié),其間平行細(xì)脈多少明顯;葉柄長0.5-3.5厘米,上部具漸寬大的翅,腹凹背凸,密被微柔毛。
圓錐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上,長10-20厘米,下部常分枝,因而植株上部全體組成龐大疏松的圓錐花序,圓錐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,聚傘花序具梗,總梗長0.-5-1.5厘米,花梗長1-3毫米,總梗、花梗與序軸均密被微柔毛;苞葉在下部者葉狀,具短柄,長超過聚傘花序,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,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約與總梗相等,苞片及小苞片細(xì)小,長1-3毫米,被微柔毛。
花萼鐘形,長約1.5毫米,外密被灰白微柔毛,其間夾有腺點,內(nèi)面無毛,萼齒5,長三角形,近等大,長約為萼長之半,果時花萼增大,呈闊鐘形,基部多少呈壺狀,長約3毫米,脈紋明顯。
花冠紫色,長達(dá)6毫米,外被短柔毛,內(nèi)面無毛,冠筒長約3毫米,基部上方淺囊狀,至喉部寬約1.2毫米,冠檐二唇形,上唇外反,長約2毫米,先端具相等4圓裂,下唇闊卵圓形,長約3毫米,內(nèi)凹。雄蕊4,內(nèi)藏?;ㄖz狀,內(nèi)藏,先端相等2淺裂?;ūP環(huán)狀。成熟小堅果闊卵圓形,長1.5毫米,頂端圓,具腺點及白色髯毛。花、果期8-9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