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很多女性朋友經常有身體發(fā)涼四肢寒冷的感覺,在夏天的時候還容易痛經,亦或者平時工作的壓力很大,導致身體虛脫無力,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艾灸神闕穴來緩解。此外,如果平時貪吃,不小心肚子吃壞了,或者是因為腹部著涼而拉肚子了,葉可以艾灸神闕穴來緩解。下面就來介紹有關神闕穴的一些知識。
中醫(yī)認為,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,名叫“神闕”。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,經氣之匯海,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。明·都穆的《都公談纂》記載有這樣一件趣聞:永樂年間,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。一次討賊中,官府捕到強盜多人。令金感到驚奇的是: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 “年百八二十五歲“的壽星,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(tài),而“面如童子”。金初不信,于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,結果無誤。金于是親審該盜首,“問其以致壽之故”。犯人說:少時居荊山(今屬湖南)時,聽一異人告之:常以草灸其臍,令人多壽。于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,“遂知至此耳。”
有趣的是,有科學家用“黃金律”來測量人體,結果驚奇地發(fā)現:從肚臍到腳的長度,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,恰好等于0.618,就是說,肚臍正位于人體的“黃金分割點”上。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,0.168在養(yǎng)生中起重要作用,所以“黃金分割點”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。實驗研究也證明:通過藥熨、艾灸等刺激,有助于調節(jié)人體神經系統(tǒng)及內分泌活動,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,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、益壽延年之作用。
艾灸神闕穴一般選擇溫和灸,這是因為神闕穴部位皮膚薄,不適合猛灸。艾灸的時候燃燒的艾柱離皮膚的距離應該保持在2厘米到3厘米的樣子,以皮膚感覺到溫熱為度,然后保持這個位置固定不變。還可在神闕穴位置做回旋灸,距離一樣,只是位置補固定,而是來回旋轉艾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