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馬屬于魚綱動物,也是海龍科,名字叫做龍落子,屬于一種十分珍貴的藥草,具有很好的作用,所以在平時我們也得對于海馬的功效與作用有所認識和理解,對于我們使用到這種藥材的時候,才是會具有很大的幫助的,這點希望我們注意。
海馬的介紹
【名稱】:海馬
【別名】:水馬(《抱樸子》),蝦姑(《海南介語》),龍落子、馬頭魚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。
【藥材類別】:動物類
【性味】:味甘;咸;性溫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性溫平,無毒。
②《品匯精要》:味咸,性溫平,無毒。
③《綱目》:甘,溫平,無毒。
【歸經】:入肝、腎經。
①《本草新編》:入腎經、命門。
②《本草撮要》:入足少陰、厥陰經。
【入藥部分】: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、三斑海馬、刺海馬、大海馬、冠海馬、小海馬等多種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。
【產地和分布】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棲息于近海藻類繁茂處,渡海時,頭部向上,用背鰭和胸鰭的扇動,作直立游泳。常以尾端纏附于海藻莖枝上,以小型浮游甲殼動物為食。
2.棲息于近海內灣水質澄清、海藻繁茂的低潮區(qū),以尾部卷纏在海藻上,體色常隨環(huán)境而變化。喜食活餌,以口吸食端足類、橈足類、糠蝦、毛蝦、磷蝦、螢蝦等浮游甲殼動物。本種產仔多,生長最快噗人工養(yǎng)殖的優(yōu)良品種。
3.生態(tài)、分布同線紋海馬。
4.棲息于沿海及內灣的中低潮線一帶海藻叢中雖個體小,生長慢,便適溫性大,成熟期早,飼養(yǎng)3-8個月即達性成熟,夏秋季為繁殖期,每胎產仔數(shù)10-400尾左右。
資源分布:1.我國分布于東海和南海。
2.我國分布于東海及南海。浙江、福建、廣東沿海已進行人工養(yǎng)殖。
3.生態(tài)、分布同線紋海馬。
4.我國渤海有分布,較少。
5我國沿海均有分布。
海馬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-9g;研末,1-1.5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摻或調敷。
海馬的功效與作用
補腎壯陽;散結消腫。主腎虛陽痿;宮冷不孕遺尿;虛喘;癥瘕積聚;跌打損傷;癰瘡腫毒。用于陽痿,遺尿,腎虛作喘,癥瘕積聚,跌撲損傷;外治癰腫疔瘡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主婦人難產。
②《本草圖經》:婦人將產,燒末飲服。《異魚圖》云,主難產及血氣痛。
③《品匯精要》:謂氣和血。
④《綱目》:暖水藏,壯陽道,消瘕塊,治疔瘡腫毒。
⑤《本經逢原》:陽虛多用之,可代蛤蚧。
⑥《海南介語》:主夜遺。
⑦《藥材學》:溫通任脈,用于喘息及久喘。
海馬的附方
①治遠年虛實積聚瘕塊:木香一兩,海馬子一對(雌者黃色,雄者青色),大黃(炒、銼)、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、白牽牛(炒)各二兩,巴豆四十九粒。上六味,以童子小便浸青橘皮軟,裹巴豆,以線系定,入小便內再浸七日,職出,麩炒黃,去巴豆,只使青橘皮并余藥粗搗篩。每服二錢匕,水一盞,煎三、五沸,去滓,臨睡溫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木香湯)
②治發(fā)背諸惡瘡,兼治疔瘡:海馬一雙(炙),穿山甲(黃土炒)、水銀、朱砂各二錢,雄黃三錢,輕粉一錢,腦子、麝香各少許。上除水銀外,各研為末和合,入水銀再研至無星。針破瘡口,點藥入內,一日一點。(《急救仙方》海馬拔毒散)
拓展閱讀:海馬的注意事項
孕婦及陰虛火旺者忌服。